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2013年5月14日

我不要和手腕酸痛做好朋友3:媽媽手


常聽見的媽媽手就是deQuervain's tenosynotivis,指的是伸拇短肌(EPB) 與外展拇長(APL) 肌腱炎,好發在重複、過度的使用這兩條肌肉的人身上,比如說媽媽看著小孩很可愛,母愛大爆發,長時間抱著嬰兒,就容易出現這個問題,這也是媽媽手的由來。



其它像:常使用大拇指的電腦族、工人、老師、演奏家等等也是高危險群,最近還有新的族群,就是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重度使用者(其實抱著嬰兒和抱著ipad意思差不多啦)

媽媽手的症狀包括:

1.      手腕(靠大拇指基部處)的紅、腫、熱、痛,且會壓痛。
2.      大拇指肌肉無力,無法負重、擰毛巾、抓握。
3.      有時會手麻。
4.      嚴重時疼痛會擴散至前臂或手指。




當出現上述症狀時,建議來醫院做詳細檢查,排除頸神經根壓迫、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骨折、腫瘤等問題,再接受適當治療。

通常由病史理學檢查即可診斷媽媽手,若有需求可安排影像檢查或電學檢查做鑑別診斷


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很快控制症狀


治療可以分成五個部分:

1.      日常生活的休息和保養,避免重複動作,抱小孩少用手腕支撐,分一點力量給前臂
2.      量身訂做手腕支架(spica splint),強制手腕休息。
3.      口服或注射抗發炎藥物。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很快控制症狀。
4.      接受復健,降低局部發炎和幫助修復。
5.      若上述治療方法皆無效,可考慮手術。


媽媽手治療的難處在於大家很難克制心中抱小孩的慾望很難放下自己的工作,總是還沒完全好就讓手腕再次受傷,因此反反覆覆,難以完全康復。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重視前兩項治療,不要讓急性媽媽手變成慢性媽媽手了。

之前有個大媽因為前臂和手腕痛麻來門診,原本以為是單純頸神經根壓迫的問題,但是開刀後症狀好了一半,卻沒有完全好,疼痛時好時壞,尤其是做家事的時候特別不舒服。經過檢查發現是慢性媽媽手,因此症狀不是很典型,再加上合併頸神經根壓迫所以一直被忽略。經過治療之後果然好了。


一個症狀有時候會重疊兩種疾病,要小心區別


媽媽手要掛什麼科呢?

由於大部分的病人是不需要馬上接受手術的,因此建議先掛復健科接受檢查和前四項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